市衛生局關于印發武漢市新型農村合作
醫療一卡通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區衛生局,合管辦:
按照省政府關于開展新農合一卡通工作的有關要求,市衛生局制定了《武漢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一卡通實施方案》,現將此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實際,抓緊組織實施。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一日
武漢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一卡通實施方案
我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下簡稱“新農合”)制度于2006年實現了農村人口的全面覆蓋,目前已進入鞏固和完善階段。為提高新農合管理水平,加強基金監管,方便參合農民看病就醫,實現醫療費用的即時結報,必須依托現代化信息技術,加大資金投入,建設覆蓋全市的新農合信息網絡,實現全市新農合一卡通,這對于發展和完善新農合制度、促進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實現全市新農合一卡通,是一項十分艱巨而又復雜的工程,現制定武漢新農合一卡通實施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實施《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湖北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和《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衛生廳等部門關于進一步鞏固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意見的通知》,體現新農合便民、利民、為民的特點,方便參合農民即時獲得醫藥費用補助,強化對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督,提高新農合管理質量和效率,進一步鞏固和完善新農合制度。
二、基本原則
(一)統一規劃,分步實施
市衛生局會同有關部門提出武漢新農合一卡通建設的指導意見,制訂整體建設規劃,統一新農合管理信息系統、網絡鏈路建設、數據交換標準和新農合卡應用標準等。根據各地實際條件和工作需求,逐步拓展系統功能,擴展系統覆蓋范圍,分步實施。
(二)明確職責,分級負責
市衛生局負責新農合市級信息平臺的建設和運行,協調、指導武漢市內各區新農合一卡通的建設和運行。各區衛生行政部門按照統一要求分別負責本轄區內新農合一卡通建設方案的制訂和組織實施。
(三)整合資源,技術適宜
在新農合一卡通建設中,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計算機網絡資源和信息管理資源,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按照逐步整合醫療衛生信息、實現資源共享的原則,將新農合信息化建設納入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的總體規劃中。各區要充分考慮未來發展需要并結合本地實際,合理選擇適宜的技術方案、投資規模和階段性目標,并探索與當地綜合衛生管理信息系統、人保及民政等部門信息管理系統的互聯互通、資源共享與信息交流,使相關信息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
(四)先行試點,逐步推廣
目前已經實現統籌區域內一卡通的區要進一步完善功能,其他區需按照要求實施相關工作,在實現統籌范圍內一卡通的基礎上,通過擴展功能、規范流程及服務,采用逐步接入的方式,年內實現武漢市內參合農民的一卡通。
三、建設目標
(一)近期目標
2010年內,武漢市內新農合一卡通主要實現身份識別和住院醫療費用即時結報的功能,參合農民可持卡在區內定點醫療機構自由擇醫,現場獲得新農合醫療費用補助;統一市級轉診定點醫療機構補償方案,參合農民經轉診后可持卡至區級以上定點醫療機構就診,實現同等籌資標準下的同等比例補償和即時結報,進一步提高參合農民獲得醫療費用補助的方便性、監管的有效性。
(二)遠期目標
在實現參合農民統籌區域內一卡通和經轉診至市級定點醫療機構一卡通的基礎上,解決武漢1+8城市圈內各地三級醫院、專科醫院之間平行就醫的一卡通,滿足參合農民不同層次醫療服務需求。
同時,隨著新農合信息管理網絡的逐步完善和健全,新農合一卡通管理的逐步推行,計算機應用技術的發展,逐步擴展新農合信息管理系統的功能,結合農村居民家庭健康檔案等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項目的實施,以現有的新農合信息系統為依托,搭建區域衛生信息化網絡,探索實施農村居民健康管理的一卡通。
四、實施步驟
目前,參合農民在統籌區域內定點醫療機構就診時已實現即時結報,實施一卡通的重點是參合農民在區外醫療機構就診時的憑證即時結報、參合農民診療情況的實時監管。基于現有的區級統籌管理體制,從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角度出發,按如下三個階段實現該目標。
(一)2010年內,異地就醫時按屬地補償政策即時結報
通過對新農合信息管理系統進行改進和升級,參合農民在統籌區域內可持卡自由擇醫。參合農民經區級新農合管理經辦機構審批后可持卡至市級即時結報試點定點醫療機構就診,按市級定點醫療機構即時結報方案執行。
(二)2011年內,以市為單位統一轉診補償方案,實現異地就醫同等標準即時結報
以市為單位統一轄區內各區轉診至市級定點醫療機構的新農合補償方案,包括新農合各級定點醫療機構報銷目錄、報銷范圍、報銷比例、起付線、封頂線等,實現市內異地就醫的同等比例,現場結報,解決參合農民市內異地就醫補償存在差異的問題。
五、技術路線
(一)新農合卡
1.介質的選取
基于新農合當前的經費保障情況和信息化建設水平,新農合卡選擇IC卡作為介質。
2.發放范圍
鑒于新農合以戶為單位整體參加的特性,現階段新農合卡可一戶一卡。
(二)系統架構
基于武漢市內參合農民人數及定點醫療機構數量眾多以及當前市、區兩級的新農合信息管理網絡架構模式,市級和區級新農合管理經辦機構要分別依托現有的市級信息平臺、區級數據中心相應建立武漢市數據交換中心和區級異地結算數據中心。同時,武漢市市級數據中心要與省級信息平臺互為備份,增強系統抵御風險的能力。
1.武漢市數據交換中心
依托市級信息平臺建立武漢市數據交換中心,負責武漢市內異地就醫業務的數據交換、事務分發和結算仲裁工作,存儲武漢市內8個區數據中心的配置信息以及報銷目錄、補償政策等,實現異地身份驗證、費用明細清單傳輸、費用結算等服務。
2.區級異地結算數據中心
依托現有區級數據中心,拓展服務能力,完善新農合信息管理系統,實現與統籌區域內所有定點醫療機構HIS 的連通,實施IC卡管理,并使其具備異地就醫的結算功能,承擔與武漢市內數據交換中心的實時數據交換。
3.各級定點醫療機構
市級定點醫療機構設立前置機,連接武漢市內數據交換中心;存儲所有區的基礎信息和結算政策,下載武漢市數據交換中心相關配置信息,同時前置機承擔網絡不暢時的現場直補結算工作,將結算數據上傳至武漢市數據交換中心。
(三)武漢1+8城市圈新農合一卡通的業務流程
1.基礎信息收集階段
各區根據現有新農合信息管理系統中的參合數據,為參合農民配發IC卡,完善相關基礎信息,將IC卡編號與新農合證號的對應和匹配,條件具備的地區應采集照片信息和身份證號碼信息,并逐步實現以參合農民身份證號碼作為其新農合證號。
2.刷卡就醫階段
參合農民在統籌區域內自由選擇定點醫療機構,可通過定點醫療機構設置的刷卡器,實現身份識別和就診登記,在結算后將相關費用信息和補償信息等傳輸至區級數據中心。
參合農民轉診至區外定點醫療機構就診時,需通過區級新農合管理經辦機構的審批,并通過新農合管理信息系統中發出電子轉診證明。參合農民在區外定點醫療機構就診時,在刷卡時需匹配其轉診信息,實現身份識別和就診登記,在結算后將相關費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