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信息中心主任劉帆在Windows 8醫療行業商用價值研討會上表示,未來醫院信息化發展趨勢有五大方向,即臨床信息系統及移動醫療、后臺運營管理系統、數據的分析和使用、健康管理,以及虛擬化。這些趨勢落實到北大人民醫院發展戰略,就是通過5大領域、40系統、180子系統的日趨完善,建成一個HIMSS 7級別的醫院。
趨勢一:臨床信息系統、質量管理和移動醫療
首先,從臨床信息系統來講,應該是以CDR(電子病歷)為核心的全流程閉環管理。未來,臨床信息系統的發展方向是集成平臺化的管理,一改各系統孤立的體系架構。所有子系統將通過平臺進行對接,所有系統中的臨床數據都能歸及到CDR之中,并能通過一個界面進行整體展現;而且,所有系統都扁平化,實現快速流程管理。
這樣,當患者去醫院看病時,醫生就能實時獲得該患者全生命周期的醫療信息,包括全程的門診、住院、急診、體檢等等所有數據。而在當前的情況下,因為沒有CDR,就做不到全生命周期的系統集成,醫生只能看到所在系統的數據,如在門診看門診的,在住院看住院的。
其次是全面的質量管理,也就是把患者在醫院的每個步驟,都在信息系統中得到完整、正確的記錄和跟蹤。通過這樣一個閉環的管理,要做到正確的病人,正確的藥品,正確的劑量,正確的時間和正確的給藥途徑等五個正確。比如,患者用藥就是一個以醫囑為核心的管理過程。這中間的IT轉換,就涵蓋從合理用藥監控系統,到藥房包藥機系統,再到患者床旁移動護理系統等。所有這些可能通過不同系統完成的,但這些系統在后臺有一個緊密的連接。
第三,移動醫療日漸普及。一方面,移動醫療具有很好的便攜性,醫生可以隨時隨地獲得任何信息,另一方面,通過移動醫療,可以促使信息無縫連接、無縫的覆蓋。不管醫生走到哪里,處在哪個環節,都可以隨時采集數據;可以驗證患者身份和藥品。
趨勢二:后臺運營管理系統
醫院也有作為企業屬性的一面,需要一個以ERP為核心的人、財、物的高度整合管理。北大人民醫院于2008年引入ERP系統,也是全國第一家醫院將企業管理移植到公立醫院管理之中。通過HRP,北大人民醫院將前臺的業務和后臺的運營管理進行高度整合,然后提供商業智能的決策分析。
趨勢三:數據的分析和使用
有了前臺的臨床系統,也有了后臺的運營管理系統,這些系統就會產生越來越多的數據。如果這些數據不用,就不能產生價值。劉帆說,IT最大的價值不在于Technology(技術),而是在于Information(信息)。未來醫院信息化中最有意思的事情是如何分析、使用這些數據。而如果所有采集的數據,是靠人錄進去的,那這樣的數據就不是大數據。真正的大數據是不依賴于人而自動生成,比如通過各種感應器或各種傳感器,把患者體溫數據自動采集的過程等。
趨勢四:健康管理
未來醫院的發展方向應該是以健康為中心。健康管理的概念是,患者個人健康檔案不僅僅在醫院使用,還能在家里等任何其他地方共享,為不同機構的診斷和治療提高效率和準確度,并節省費用。為此,北大人民醫院率先開始嘗試以個人健康檔案為核心的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2007年9月份,以人民醫院為核心,向下包括了二級醫院、社區或者其他的企事業單位的醫務室等,建立了IDS整合應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在這種服務體系下,所有的醫療機構,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的所有醫生,將能為一個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與疾病的所有相關服務。
趨勢五:虛擬化平臺、虛擬化計算
虛擬化、云是未來的趨勢。現在北大人民醫院的所有設備和所有應用全都虛擬化了,用6臺服務器代替了原來175臺服務器。由此,投入成本大大降低,由原來計劃投入1500萬元,減少到只投入了750萬元,這個數字是非常驚人的。另外,虛擬化還能大大節省了北大人民醫院的用量電、制冷量等等。劉帆認為:“目前,中國在云計算方面還是私有云為主,最終走向公有云還將有賴于整個鏈路、整個硬件安全性和穩定性的提高和完善。”
這五大發展趨勢,落實到人民醫院現在發展的戰略就是五大領域、40系統、180子系統。人民醫院的發展目標是今年達到HIMSS 6級醫院,明年最終構建HIMSS7級醫院。目前,美國所有加入HIMSS的評價體系一共5600多家醫院,其中達到HIMSS7級醫院只有70多家。
轉載自:自動識別網
|